150-8683-5059
186-0231-7520
针对在实验室工作的同志抱怨新到的设备不好卸车,较大一些仪器设备想上楼,而楼梯平台处转不过弯,想用电梯又进不去电梯门,设备上了楼又进不了实验室门,还担心把楼面压坏等,制约实验室发展的问题。通过详细调查,提出几点供实验室建设中需重视和提前预见到的几个问题。
一、楼面活荷载设计问题
综合性实验室楼面活荷载设计一般取400kg/㎡,这种荷载标准对于一般的普通物理性实验室、化学实验室、电气安全性能实验室等尚可满足。由于一般实验楼底层空间有限,一些重型设备如大吨位材料试验机,大型环境实验箱,制冷机组等超重,超大,超高试验设备都必须放置在底层,一些次重或外型尺寸较大的设备上楼。这些设备一般自重都在600~990kg,折成单位面积活荷载达500~990kg/㎡,远远超过了楼面设计荷载的安全界线。如何解决这一问题?一是在实验室建设初期应以发展的眼光预见到这一问题,每个楼层都要设计数间活荷载在800~900kg/㎡的楼面和600~700kg/㎡的主次梁。如果事先未预见到,在对实验室改造时应采取补救措施,提高楼面荷载能力,如在楼面上加铺带有钢筋网的细石混凝土(必须深入承重墙内),可大幅度提高承载力和分散负荷,这种方法一般可将承载力提高200~300kg/㎡,也可将设备放在下面有单梁的楼面处,并尽可能的靠近梁端。在楼面架设钢梁,将设备放到钢梁上,钢梁将受力传到承重墙上,也可承载较重设备,只是这种方法相当于抬高了楼面,降低了空间,不方便又不美观,万不得已时才用。也有将楼面凿透,加设单梁,可使承载力提高500kg/㎡以上,这种办法太笨又太费事,只有万不得已时可采用。
二、交通问题
实验室设备上楼一般采用楼梯运输或电梯运输。如考虑用楼梯运输设备时梯宽不小于1.8米,平台不宜小于1.6米活荷载不小于400kg/㎡,净空不小于3米,否则有些设备带包装上楼十分困难。如果用电梯运输,电梯载重应不小于1吨,门宽不小于1.1米,门高不小于2.1米,进深不小于2米,这样一般较重宽高长的设备都可以通过电梯来运输了。至于设备卸货问题,只需在大楼口处(如雨篷单梁上)设计一吊耳(明式或隐蔽式),挂上吊练就可以轻松方便的卸下货物。有条件的实验室应设计一个载人电梯,一个卸货电梯。也有一些特情况,如电梯间间的曳引机又小又重有时采用上述两种方式都无法运输,当楼层小于六层时可采用多级伸臂式汽车吊至屋面,再设法进入电梯间,如楼层更高时,设计时还应考虑电梯间曳引机的运输问题。
三、门内问题
需进重高宽长设备的实验室内门,能事先预见到的,可按实际尺寸设计,不能预见到的宜采用门宽1.3米,门高2.1米的模数,为便于整齐化一,好选用2.7米带亮窗的门,一旦2.1米的高度设备仍进不去,可采取将门楣先锯下再上的办法,这样一般进门设备大的高低可达到2.6米。当然一些设备也可解体,化大为小。
四、电力线路问题
实验室电力线路的设计一般与实际使用存在较大距离,能事先预见到的用电,如恒温恒湿机,使用大负荷电流或大功率的设备可按实际情况设计和走线。未能预见到的如改放恒温恒湿机组的房间等必须另设专线。现有实验室空调安装也不能与照明线路争电,必须另设空调专用线。实验室工作用电宜在墙上安装带有220伏和380伏的配电箱,比分散设计安全又便于施工。另外,实验室用电接地保护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,要采用多重接地保护措施,不要以接零代替接地。
管道的选择
1、选外部光亮内部洁净的不锈钢管,其次是铜管(缺点是易氧化)和塑料管。
室外部分避免用塑料管,因为塑料管容易老化、开裂和受到环境等的破坏。
2、室内部分应尽量采用不锈钢管,特殊需要的可用聚四氟管或聚乙烯管。
3、为了排除不必要的隐患及管路故障应减少可能的漏气点,建议采用超长型的不锈钢软管,这种管路容易盘曲改向,有时为了施工的方便和设计的需要可在管路中设置一些二通、三通等接头。
4、1~3台色谱仪可使用外径3mm(φ3)内径2mm(φ2)的不锈钢软管,外管进入室内再加装三通便可对3台仪器供气。对于3~6台仪器供气气压为0.4Mpa,采用外径3mm,内径2.4mm的不锈钢管。当气体进入每台仪器之前,好添加一个稳压阀(wyf-1),防止互相影响。
5、对3台以上(或6台以上)的仪器,应采用外径为6mm、内径为5mm的不锈钢管。进入室内后,用异径三通(φ6×φ6×φ3)分流到每一台仪器上。当然为了减少互相影响,要加装稳压阀。
6、对采用不锈钢管软管的用户,则施工、调试、材料等费用将大大增加(数倍以上)。